時間:2023-03-09 次
挑戰不可避免,但能源轉型大趨勢不可逆轉。
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就是低碳時代。曾經為石油企業創造效益的“三高一低”產出模式,必然被高科技、高環保、高成長、低排放的新型產出方式所替代。所以,企業必須成為新能源探索者、提供者,低碳發展是企業通向未來的必由之路。
“堅持生產側與消費側同步發力、上下游聯動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在消費側,堅持節約優先,完善能耗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建立綠色能源消費促進機制;在生產側,建立綠色低碳為導向的能源開發利用新機制,各地區均應優先開發利用本地清潔低碳能源資源,積極構建清潔低碳能源為主體的新型能源系統。”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朱明表示。
從目前情況判斷,我國石油央企除在地熱等資源條件較特殊的新能源利用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外,在綠氫、深水風電等潛在可轉型領域尚未完全掌握核心技術,更未形成相關的比較優勢,短期內實施全面轉型成本高昂且效果難料。其次,石油央企不具備面向新能源全面轉型的資本條件。從投資角度分析,企業向新領域轉型方式主要包括并購、自建和合資合作等,這些都要有充足的資本準備。而2014年下半年至今,受國際油價低位波動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石油央企主營業務盈利明顯減弱,無法為全面能源轉型提供資本支持。從市場消費層面分析,我國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總體保持穩定;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保持連續增長態勢。這表明在我國既有能源資源稟賦下,從傳統能源消費到新能源消費的轉型仍需較長時間。從轉型角度看,要審慎研究企業戰略規劃,為能源轉型創造合理路徑。在戰術層面,要明確能源轉型順序,優先發揮好天然氣在能源轉型中的橋梁作用,并在特定地質資源富集區優化地熱等已有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最后逐步探索向風電、光電及儲能等其他業務的轉型發展。要結合現有業務探索能源轉型,如將光電、光熱項目與蒸汽驅油等提高采收率項目結合、海上風電技術與海上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結合等。同時,也可以利用油氣田作業空間大的優勢,架設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設備、實現多種能源共同發展。
“就‘十四五’能源規劃而言,‘清潔低碳安全高效’8個字,就是現代能源體系核心內涵,同時也是對能源系統如何實現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關鍵,重點就是做好增加清潔能源供應能力的‘加法’和減少能源產業鏈碳排放的‘減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能源消費模式,持續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表示。
能源轉型不是百米沖刺,而是一場馬拉松,想要笑到最后,需要企業將碳資產、碳金融、碳交易、碳排放等指標納入企業評價指標,將資源環境項目進行資產化重新配置,并把低碳綠色資產納入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推動行業企業轉型升級。在碳中和目標約束下,石油石化等傳統重工業將面臨碳排放量大、污染防治難度大、發展空間受限等問題。這些問題和壓力反過來將倒逼整個行業進行技術升級、設備更新,為傳統產業再現活力提供新契機。
在這場波及全球的新能源之戰中,我國石油央企正腳踏實地推進能源轉型時間表與路線圖:一是推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化,大力發展低碳天然氣產業,加速布局氫能、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實現從傳統油氣能源向潔凈綜合能源的融合發展。二是大力提高能效,加強全過程節能管理,淘汰落后產能,大幅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全面提高綜合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化石能源消耗總量。三是提升高端石化產品供給水平,積極開發優質耐用可循環的綠色石化產品,開展生態產品設計,提高低碳化原料比例,減少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碳減排。四是加快部署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和封存項目、二氧化碳用作原料生產化工產品項目。積極開發碳匯項目,發揮生態補償機制作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五是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瞄準新一代清潔高效可循環生產工藝、節能減碳及二氧化碳循環利用技術、化石能源清潔開發轉化與利用技術等,增加科技創新投入,著力突破一批核心和關鍵技術,提高綠色低碳標準。六是大幅增加綠色低碳投資強度,加快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碳資產管理,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主動參與和引領行業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